我国物联网产业现阶段发展重点及建议
摘要:2010年,在国家及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下,中国物联网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到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896亿元,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增长率都将保持在30%以上。 一、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2010年,在国家及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下,中国物联网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933亿元,增长率达61.1%。预计2011-2013年,随着中国物联网示范应用的推进、物联网面向各个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中国物联网市场将会持续增长。赛迪顾问预计,到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896亿元,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增长率都将保持在30%以上。 在“应用引领产业发展”的感召下,物联网应用已经扩展到多个行业领域,包括安防、电力、交通、医疗卫生、工业控制、农业、环境监测、金融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其中基于低、高速传感网的太湖水质监测系统已投入使用;基于传感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流量监测、红绿灯控制、停车信息服务等方面已投入应用,部分产品还打入北美市场…… 2010年,安防和电力两大行业居于中国物联网应用市场前两位,它们合计占据了接近六成的市场份额。交通、医疗、物流市场规模也均超过了50亿元。 但是,统一标准的缺失、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也大大影响了物联网在我国的行业应用的推广速度。如何有效应对目前面临的这些挑战,推动物联网在我国大规模应用成为政府和产业链各环节关注的焦点所在。 二、未来发展需“内外”合力 1、外部:政策保障、应用带动 物联网相关的RFID、传感器等产业起步较早,但一直没有得到规模化的应用,而物联网产业链本身也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一方面通过政策加快产业的成熟和发展,另一方面对企业应用物联网给予一定的优惠,并从技术服务、人员培训以及后续的效果跟踪建立成熟的配套体系。使企业尝到应用物联网的甜头,只有这样市场需求才会长久,市场才能不断扩大。 目前国内在建或拟建的物联网应用项目90%以上都是由政府推动,企业自发需求产生的项目还是比较少。前期政府推动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因为前期的不确定因素众多,产业发展模式不清晰,行业用户的安全性,隐私性得不到保障导致用户顾虑较多。通过政府推动以及示范项目的开展,可以逐步摸索发展物联网应用的有效商业模式。政府应该选择具有发展前景,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适合大规模推广的物联网行业应用,从而起到示范推广的作用。 2、内部:技术攻关、产业协同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还存在着一些技术短板,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关于通信距离瓶颈。目前传感器所能连接的距离也就在100米-1000米范围内,也就是说,超过1000米之后,传感器发射信号将不足以支撑数据的传输;二是关于外部环境指标。目前的传感器对外部环境指标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湿度、温度的要求,一旦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工作效率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三是关于网络安全。由于很多时候是无线传输,因此信号在传输中被窃取的危险系数就高,系统的安全和隐私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攻克物联网产业的技术短板将是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要素。